崇仁文教基金會歡迎您
首頁
崇仁起飛再創新局
>
重建進度
>
工程會議
道路工程
水土保持
崇仁簡介
崇仁志工
聖哲典範
老點傳師
網站日誌
聯絡我們
關於崇仁
彌勒存摺
助建芳名
我要捐贈
中興道場
中興啟航大道飛揚
>
中興道場感恩大會
大甲
>
大甲區部落格
大屯
>
認識大屯
大屯網誌
大屯十組
和美
學界
組織架構
忠義字班
十組運作
三界一元
讀經推廣
>
讀經訊息
推廣中心
國學推廣中心
讀經推廣中心
孝道推廣中心
社教推廣中心
校園志工推廣中心
文化藝術推廣中心
學修講辦
聖賢語錄
好文分享
首頁
112行事曆
首頁
崇仁起飛再創新局
>
重建進度
>
工程會議
道路工程
水土保持
崇仁簡介
崇仁志工
聖哲典範
老點傳師
網站日誌
聯絡我們
關於崇仁
彌勒存摺
助建芳名
我要捐贈
中興道場
中興啟航大道飛揚
>
中興道場感恩大會
大甲
>
大甲區部落格
大屯
>
認識大屯
大屯網誌
大屯十組
和美
學界
組織架構
忠義字班
十組運作
三界一元
讀經推廣
>
讀經訊息
推廣中心
國學推廣中心
讀經推廣中心
孝道推廣中心
社教推廣中心
校園志工推廣中心
文化藝術推廣中心
學修講辦
聖賢語錄
好文分享
首頁
112行事曆
韓老點傳師簡介
老點傳師姓韓名萬年,字尚儒,民國二十年生於天津市。二十七年八月在天津天祥壇求道,由郭海潤前人點道。三十三年進入同興壇學道,上學之餘陪練三才。至三十七年七月跟隨老前人來台開荒。
當時台灣光復不久,又逢『二二八』事件,人心惶惶,外加語言不通,辦道相當困難。三十九年兩岸因政治而隔絕,有家歸不得,經濟頓時失去支援,加上幣值改革,四萬元舊台幣換一元新台幣,生活因而陷入困頓。為了維持生計,老前人在台北開設同德商行,在台中製作天津掛麵,道務分為北、中、南。三十九年奉老前人之命,到嘉義德化壇,幫助真修大仙辦道,常住四個多月。四十年再回同德商行幫忙料理生意。四十九年與嘉義陳謙本、林耀卿,同至中壢桃園一帶開荒,成立協德壇。
民國五十四年,遷居至彰化員林地區開創,在家設立感恩壇。六十一年蒙前人,慈悲提拔為點傳師。六十五年遷回台中,在謙豐實業公司,擔任副總經理之職。七十年回玉隆幫助前人,成衣工廠之工作。經常奉前人之命至美、加闡道,也隨同老前人,至東南亞各地幫辦,近二十年間馬不停蹄,並在花壇開創菩提禪院,提供台中一處開法會之場所。
九十七年前人老成道後,帶動台中道場,推動策劃道務會議,使台中道務更精進,其間更多次帶隊,與大陸官方交流,使大陸對一貫道之誤解,得以化解,並將老前人的百孝經,送交大陸國家出版社出版。
民國一百年蒙 老母慈悲,授命為發一組之天命傳承者,真所謂『大德者必受命』。老點傳師六十多年歲月犧牲奉獻,走過篳路藍縷,歷經天考人驗,數十年如一日,尊師重道、聽師調遣、循規蹈矩、從不逾越,且學不厭、誨人不倦,以身作則,實為我們修道人的標竿模範。
老點傳師的修辦精神
光陰荏苒,歲月如梭,吾輩蒙沾天恩師德,老前人、前人大德,開荒寶島台灣已逾六十多載。前人輩披荊斬棘,篳路藍縷,受盡天考人驗,辛苦備嚐而奠定了豐圓的大道場,供後學們穩定地修辦。但老前人、前人已相繼佛歸本位,雖然不休息菩薩在天繼續精神領導,卻已無法親炙慈顏。有幸的是,台中道場有位老點傳師,老人家今已八十一歲。十七歲隨老前人來台,至今六十多年的歲月,幫助老前人、各位前人,奉獻道場,無怨無悔。由青年的開荒時期,官考連連,挫折打擊,仍然愈挫愈勇。為了開荒前賢的生活,幫忙同德商行經營近十年,沒有薪水,所有收入,供道場所用。又奉老前人之命,到各地幫辦開荒,功成身退,從不居功。一路走來,一步一腳印,百般淬鍊,留下許多德範,使身為後學的我們讚嘆與景仰,茲將老人家修辦精神擇要略述如下,以表孺慕之情。
尊師重道 敬上愛下
老人家從十三歲就在道場學習,對於前賢輩敬順有加,凡事請示,事後回報,確實做到「未命不敢先、有命不敢違、既命不敢後」;另外,他老舉止中規中矩,為了辦道,沒有自己,前人一句話,國內國外赴湯蹈火在所不惜,正是聽師調遣、尊師重道的典範。對於後學愛護備至,常能將心比心,體會生活之不易,於日常生活中噓寒問暖,關照後學,無微不入,見有困難的道親,都想辦法幫助,常讓後學們感動莫名。且不分你我,見道成道,成全無數道親發心修辦。很多前賢都說,老人家給人「望之儼然,即之也溫」的感覺。
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
後學最敬佩的是老人家的學習精神,老人家說早年的學業,只上到中學程度。踏入道場後,完全是自學而得的學問,字典就是老人家的啞巴老師。每每看到一篇文章,不懂的字句,通常我們都先跳過,老人家一定馬上查字典,並做筆記,走到哪裡,看到有好文章或對聯,必用筆記下來。不只學問如此,各行各業很多知識,老人家都能說得貼切,讓人佩服,這都是學而不厭的精神所致。並且鼓勵我們修道人要學養俱優,肚內知識要像雜貨店,要什麼有什麼。也要我們溫習已知、學習新知、探索未知,自己七十歲還要學電腦。因為老人家博學又平易近人,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能親聆慈語鼓勵一番,便如春風化雨,進而發心修辦。故而一場又一場,一班又一班地上課,有時一天連續講課六小時,聲音也不會沙啞。早期後學們有幸,蒙老人家成全,長期為我們上課,不管人多人少,從四書、老莊、壇經、金剛經到法華經、顏子聖學等,甚至還有忠經、小學,我們從沒聽過的書名,都不厭其煩地為我們講解,希望我們明理後能精進修行。
自奉儉約 養生有道
老人家承自白水聖帝的家風,生活儉約,不隨意浪費,自立更生,不給道親添麻煩。偌大年紀了,一切生活仍是自理。且養生有道、飲食有節,晚餐後即不再多吃東西。每天運動,他老常說:要活就要動。八十多歲依然精神抖擻,很多年輕人自嘆不如,請示老人家如何養生?他老說:「心中無物」。此心中無物正如老子的寡欲、諸葛亮誡子書「非澹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」。乃現代修行人,處在物質豐厚的社會,必須深思的一門功課。
我們常說: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,尤其走在修辦路上,面對很多取捨、挫折與考驗,要如何能保有一顆不退轉的心呢?老人家說他這麼長的修辦歲月,始終抱持著「誠、恆」之心。誠恆二字就是考驗的試金石。老人家修行過程中的點點滴滴,都給後學們以身作則的表率,所謂「高山仰止、景行行之、雖不能至、心嚮往之」,讓我們努力效法與學習他老的修辦精神。 (本篇為林杏如點傳師敬書)
| 重建報導
|
工程會議
|
水保工程
|
彌勒存摺
|
讀經推廣
|
崇仁簡介
|
學界志工
|
每週好文
|
好站連結
|
仙佛慈語
|
網站日誌
|